北京亚太国礼文化传播中心

传播国礼文化 打造中国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收藏鉴赏 >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收藏鉴赏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时间:2018-09-12 09:18来源:今日头条编辑:王洛锡点击量:1409000

一、留言中的异议

最近浏览网友留言看到这则留言:

恕我眼拙,祭侄稿好在哪里我看不出来!

这句话显然是针对颜真卿《祭侄稿》的艺术性提出的怀疑。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当然,我尊重任何对于艺术不同的意见,也尊重上面那个网友对于自己艺术喜好的看法,毕竟有时候,“吾之蜜糖,彼之砒霜”,我们不能强求任何人对于一件艺术作品或者说任何一种思想、任何一种人物持有绝对肯定、崇拜的态度,历史早已证明,无论任何人,任何事,一旦走向了强制的极端化,就会走向无限黑暗。但是这种肯定、崇拜的态度是无所谓正误的,只要不是强制的,我们自然不反对。

但是,针对颜真卿书法《祭侄稿》这种论调,我就必须要说说了:

颜真卿的书法根本毫无艺术性可言,写的潦草,乱糟糟的,一点美感都没有!

我对于这位朋友的喜好是没有任何反对意见的,假如这个世界上有一百个不喜欢颜真卿《祭侄稿》的理由,那么上述理由无疑是最蹩脚的一个。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我必须再强调一次,我只是在尽力阐述这个理由不成立的地方,而不是对这个论断提出者的一个观点上的否定。而且这个问题的阐述,也关切到我们如何去鉴赏艺术作品。

二、欣赏的根本原则

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对于鉴赏其实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说,鉴赏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如果友情和爱情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其他一切活动是人类对于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人所产生的情感交流的话,那么鉴赏,它相对于我们前面说的友情、爱情而言,是对过去的艺术家的一个情感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它只存在于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除了唯一可以与他们联系起来的艺术作品之外,不存在另外可以借助的媒介。

但是我们在与存在于现实社会的人打交道的时候,是可以交流的,是可以通过语言、神态、外貌打扮,甚至是一些江湖流传的八卦小道消息获得相关人物的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对方的过往,知道对方做出当前选择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并能依此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从而与他们感同身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构成上述一切情感交流的基础,是信息和背景的了解。

但是在鉴赏活动中,上述需要了解并且做出判断的一切背景是缺失的。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轻易的获得一个离我们相去甚远的古代先贤所有与之相关的生平细节。因为这既是对欣赏者自身的一个学识提出的一个高的要求,而且对于久远历史人物的细节记载要求也是相当之高。

在鉴赏的时候,我们更多是直接面对艺术作品。如果对创作艺术作品的人缺乏了背景了解,一切再有说服力的理由也只是空谈。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候,如果缺乏对这个人物的了解和认识,贸然做出判断,必然会出现种种误解。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而造成这种误解的,不就是我们缺乏对于人物的了解吗?我们之所以觉得了解一个现代人比了解一个古代人容易,是因为我们对于现代人有关信息的来源和数量要比古人有关信息的获取容易的多。而办公室八卦明显就是最容易获取身边信息的来源之一。但是办公室永远不会谈起一个古人的八卦,这既不会引起其他人强烈的兴趣,而且本身似乎也对一个人眼前的人际关系改善和利益没有任何好处,当然炫耀才能的人除外。

因此,在面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最明智、最好的方式就是要这个人有足够的了解,做到深入灵魂的境界,才能真正欣赏理解艺术。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所要阐释的道理核心。

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几乎很难做到这点了。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三、你在用你了解的一切去理解一切

我们所谈论的这个鉴赏原则,其实是适合所有艺术作品的鉴赏的,不管你对哪一个作品,都要如此,而且这也仅仅是鉴赏活动最基本、最基础的一个工作。

有些人会说,你说这些东西干嘛,我才不管,有些艺术作品,甚至流行文化,我不需要理解很多东西,就能看懂并且欣赏,包括一些反映古代的文艺作品,我都能懂啊,你说这些我感觉就不重要。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确实,对于一些流行作品,我们当然不需要做这么深入了的了解就能懂。比如最近热播的诸多宫廷宫斗剧《延禧攻略》《如懿传》等作品,我们很容易看懂。但是之所以这些作品我们沟通起来毫无障碍,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假借古装、历史的外衣来演当代人的生活,其中各种情节和人物设定几乎是现代中国社会中每一个权力机构和当代社会观念的一个生动缩影。再加上中国深厚的源远流长的权谋文化作为语境阐释,理解这些影视剧几乎是毫无障碍的。因为这和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优秀”艺术作品中,将善于把弄权术和伪善作为最高的赞扬一样,每一个宫斗剧最后,主角总是那个笑到最后,手段同样毒辣人,这或许才是该剧最想要赞扬的人物,这难道不和古代传统历史演义小说中所要表现的一模一样吗?可见,以此滥觞而成为中国权谋文化的源头,实在是实至名归的。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所以,你只是不知不觉的用自己已经知道的背景去理解你看到的一切,这并不能说明了解背景、语境等行为是理解文艺作品的非必要环节。

因此,对于那些象征意义浓厚、抽象色彩较浓的艺术作品,更是如此。比如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如果不去了解这幅伟大艺术作品所创作的背景的话,那么看到这幅作品,你大概会以为毕加索是个疯子和骗子,而且他大多数作品都是这样。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包括梵高,他的画作也是如此。

其实早在中国战国时期,儒家在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圣人孟子就早已经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也就是知人论世说。以至于到了后来,中国书法史上根据此说演变而成的“书如其人”也是这个观点拓宽延展的结果。

四、祭侄稿

回过头来,我们再谈《祭侄稿》。前面说到,有些人认为《祭侄稿》潦草,毫无美感可言。

但是我的观点恰恰相反,即便是有任何理由来表达对《祭侄稿》的不喜欢,也不应该是这一条。因为这一条正是颜真卿《祭侄稿》的高明之处。

而要想理解这一点,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要做到“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创作的背境和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理解《祭侄稿》高明之处。。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关于阐释《祭侄稿》创作的特殊性,实际上我说了已经很多次了,也非常简单,就是颜真卿在安史之乱后,他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侄子所做的一个书法作品。在这幅作品中,颜真卿用如此凌乱的笔画、潦草的字迹其实恰恰表现他的内心悲痛。相反的,我们如果他把这幅作品写的和《兰亭序》一样和煦秀美的话,这其实是不符合作者心境的。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而之所以会造成“因祭侄稿笔迹混乱而对其评价低”的现象,自然评价者自己缺乏这样的背景了解是分不开的。当然如果你了解完这一点之后,仍然不喜欢祭侄稿,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艺术喜好不一,我们是尊重各自的喜好的。

艺术鉴赏的本质和基础,以颜真卿的《祭侄稿》为例

 

总之,在艺术活动中,艺术创作不应该只是艺术家一个人的的工作,而艺术家在创作完成艺术作品之后,其工作并未完成,这个未完成的工作,就应该交给如果缺乏相对应的欣赏者,那么这样的艺术作品,即便是采用了多么高超的技巧,也无济于事。

同样,作为欣赏者,你并不是完全有理由去懒惰和不做功课的,如果只想流于肤浅的理解,到也未尝不可,但是假如真正相想与古人、和艺术家进行灵魂级别的交流和对话,就必须要深入探求了。

责任编辑:王洛锡

国礼艺术家查询

姓名

证件编号

国礼产品查询

产品名称

证件编号

工作人员查询

人员姓名

证件编号